在卤味界一直有「南卤北酱」的说法,是中华美食传统烹饪技法,距今已有千年历史。酱的烹调方法盛行于北方而卤的烹调方法则盛行于南方。南方的“卤”和北方的的“酱”,两种常用的烹饪技法,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别。
相同点之一:“容貌”相同
做南方卤菜时,通常是先把原料放人事先调好的卤水锅里,然后慢慢地浸卤至熟。由于调制卤水时加了酱油、糖色等上色调料,所以卤出来的成品色泽多以酱红色为主。而调制出来的白卤水,里边就不会添加这些上色料,成品则是以原料的本色为主。
而北方酱菜的做法,也是把原料放入加了酱汤的锅里,然后开火慢慢地酱卤至熟。因为酱汤是用黄豆酱(或面酱)、酱油等原料熬制成的,所以酱制出来的成品外观色泽多出酱红色为主。这么看来,南卤和北酱在“容貌”上相同。
相同点之二:“味道”都很浓郁
无论是“南卤”,还是“北酱”,调味时都少不了要加入角、桂皮、香叶、豆蔻、大葱、生姜等香料,这就使得卤菜和酱菜在味道上基本相似,都带着香料味儿。
不同点之一:汁水不同
卤水的特点是越用越香,如果是连续卤了十几年的话,那肯定会被厨师视作宝贝了。可是北方人做酱菜时,却很少有用到陈年酱汁的,因为酱汤从来都是现用现调,但因为在调制过程中加入了北方的黄豆酱,所以酱出来的成品味道也并非淡而无味。
酱菜之所以少用陈年酱汁,是国为北方人在酱菜的过程中,并不像南方人做卤菜时那样会用到大量的卤水,他们通常都是用较少的酱汁去酱制,等到把原料酱制熟以后,先前浓稠的酱汁也就全都均匀地裹在了原料的表面,锅里的汁水也几乎没有人。这便是酱菜卤菜做法的第一个不同点。
不同点之二:香料调料不同
卤水使用的香料较为复杂,根据不同的口味风格,不同的用料情况,均有不同的搭配讲究。除了常规使用的香料,如八角、桂皮、香叶、豆蔻、甘草等,往往还会添加类似香茅、蛤蚧、南姜,以及黄芪、当归、党参等一些中药材。在调料方面,卤制除了盐、糖色、酱油以及鸡粉等常用调料,还会根据卤制的食材的不同,风味的差异等,加入如鱼露、花雕酒、甚至鲍鱼酱、排骨酱等调料。
酱制一般使用常用的基本香料,比如:八角、葱蒜等。调料也是简单的盐、糖色、酱油和鸡粉。
不同点之三:吃法不同
通常,南方的卤菜都是热卤凉吃,而北方地区酱菜的吃法既有些相同于卤菜,又有些不同,比如吃酱牛肉而言。先把刚酱熟的牛肉取出来晾晾,切成片后再装盘上桌(可以浇上晾晾的酱汁)。冷吃酱牛肉,可以保持牛肉筋韧的口感;而热吃的话,就达不到这种效果。另外像酱鸡、酱鸭、酱骨头这样一些菜肴,一般都得趁热吃,即使放了一天后,那也可以回锅加酱汁加热食用。
北方的酱汁味型上比较单一,它不像南方卤水那样被分成了很多种味型,通常都是以咸鲜为主。
第一种酱汁的做法:
以常见的“酱牛肉”为例,说说酱牛肉时所用到的红酱汁做法。由于它在调制过程当中加了黄豆酱,所以体现出了酱菜的“酱味”特点,其做法如下:
先往炒锅里倒入豆油300克,烧至四成热时,再倒入东北黄豆酱(俗称大酱)250克,然后转小火炒2~3分钟,接着倒入适量的猪骨头汤烧开,再下入葱段50克、姜块30克、盐25克、味精10克、鸡粉10克、糖10克、花雕酒30克、老抽30克、五香粉15克、香料包(小茴香3克、花椒5克、香叶4片、丁香2克、陈皮2克、甘草5克、桂皮5克、八角6个),待小火熬出香味后,即得到了酱汤。
刚熬好的酱汤,酱香味特别浓,同时还带有一股草药的香味,表面看色泽暗红。
第二种酱汁的做法:
这种酱汁的做法与南方卤水的调法更接近了,虽说它不用黄豆酱了,但是却加大了酱油的用量。这大概是怕一些人吃不惯北方的黄豆酱才派生出来的一种“卤水版酱汁”,做法介绍如下:
炒锅内倒入豆油200克,放入大葱段100克,拍松的姜块50克、八角10个和花椒30克先炒香,再倒入适量的清汤烧开,随后调入酱油400克、桂皮50克、绵白糖10~50克、香料包(包括陈皮、甘草、丁香、茴香、豆蔻、干山楂片、砂仁、苹果片等),小火熬40分钟即成。
这种酱汤的香味较淡,可用来酱鸡、鸭、鹅等,但却不宜用来酱牛肉。
这是选用牛前腿腱子肉为原料,用酱汤酱制出来的,成品色泽酱红,酱香味浓郁。
原料:牛前腿肉1500克、葱段50克、姜块30克、盐25克、味精10克、鸡粉10克、糖10克、花雕酒30克、红烧酱油30克、东北大酱(黄豆酱)250克、五香粉15克、香料包(小茴香3克、花椒5克、香叶4片、丁香2克、陈皮2克、甘草5克、桂皮5克、八角6个)牛骨汤适量、色拉油100克。
制法:
1、将牛肉横着纹路切成大块,下锅焯水后捞出来,放入装有冷水的盆里浸泡30分钟,备用。
2、锅入色拉油烧热,下东北大酱小火炒香后,添入牛骨汤,接着把香料包、葱段、姜块、花雕酒、盐、糖、红烧酱油、五香粉、味精、鸡粉等放进去,烧开后把牛肉放进去先大火烧开,再转入小火煮45分钟至牛肉熟透。
3、把牛肉捞出来,待其凉透再切成薄片,上桌前浇少许原汤上去便可。
制法:
1、取姜、葱各500克,热锅油炸至金黄,捞出倒入10千克高汤内。
2、取桂皮400克、草果 400克、八角300克、肉蔻150克、甘草100克、豆蔻100克、南姜2斤、沙姜150克、白芷50克、香叶50克、大茴50克、丁香100克、毛狗100克、百里香100克、香茅10克、川椒50克、白胡椒粒50克、陈皮15克、罗汉果5个、蛤蚧2张、红曲米1斤,分别倒入高汤桶中,用慢火煮制6小时。
3、往煮好的高汤中倒入生抽1瓶、美极鲜酱油1瓶、鱼露1瓶、老抽100克、盐50克,味2包,冰糖2斤,鸡粉200克,蚝油250克,煮开即成。
一般未用完的旧卤汁,只要按原比例加入适量的新卤汁,就能反复使用。而且如果保存得当,味道就会愈陈愈香。这种反复使用的陈年卤汁,就是“老卤”。但是,老卤该如何添加新卤汁,才能使卤味更好呢?如何保存才不会变质?
精选原料,初步加工
卤汁制作的原材料会直接影响卤汁的质量。因此,制作卤汁之前,要对所有原料进行仔细地挑选和初加工。清洗、切除、焯水、除污、去杂质等,都要一一做好。
需要保存卤汁时先过滤,保持卤汁的味、色稳定
老卤汁在卤过食材之后,应该先滤除食材和配料,再仔细捞出卤汁表面的浮沫和油脂,并用纱布过滤,除去杂质。这样新卤水出来后不能立即盖上锅盖,如果有个别制品需要加盖的,可分一些卤水到别的锅里处理。卤汁在每次的使用过程中,味道和颜色都会相应地减少和淡化,多次使用则更是如此。所以,为了保持卤汁好的质量,应根据具体使用状况,从色、香、味三方面入手,加入适量的调味品和水,对卤汁进行适量补充。
如果某一天发觉卤水的味道变得特别好,那就给卤水“备份”。把卤水烧至刚开,过滤一遍,然后放凉到常温状态,可用两个瓶子装好放在急冻室里,这就是“老卤”了。如果卤水突然变质,那么新调制一份卤才可以避免卤汁在保存时变质,从而影响下次卤食材时的颜色与味道。对浑浊的卤汁,用小火烧开,加入肉或血水清汤,清理后去浮沫,过滤一下。
保存卤汁前先煮沸
卤汁过滤好要先煮沸,冷却至室温再放入冰箱。冷却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要加生水或是其他生的食材,以免卤汁容易败坏。也不能接触到生水或者油,不能搅动卤水,只需要开盖静放即可。经常使用的卤汁,可以早晚将卤汁各煮沸一次,以达到保存的目的,放置于阴凉干燥处放凉。不可将卤汤放于地上,因为卤汁吸取地气就会容易坏掉。春、冬季可每天或隔天1次煮沸,夏、秋季每天1次或2次。再次使用卤水时,要先用勺子顺时针慢慢搅动,然后将其烧到刚开,即调到最小火,不能让其大滚。
正确的贮藏方法
卤水放置的位置要求通风透气,而且旁边不能有火炉,或者放在忽冷忽热的环境。放置卤水时需要将其架起,保持卤水桶底部空气流通,远离地气。
若长时间不使用卤汁,可以将卤汁分成多份,放进冷冻库中冰冻起来。等到下次要使用时再退冰,然后增味煮沸即可。置于冰箱冷藏也可以,不过冷藏时间不宜过久,一般可放置2~3天。无论是哪一种保存方法,都记得要盖上锅盖,不要在保存期间搅动卤汁,贮藏时最好改装成陶器或瓷器,不能用锡、铝、铜等金属器皿。否则卤水会在金属器皿中发生化学反应,影响卤汁质量。盛装卤汁前,要把器皿洗净,晾干,装入后加盖盖好,放在阴凉干燥处,或放在冷库中。罩盖要透气,不可用木盖、铁盖,同时,要防止水汽之类渗入卤汁内。
1、对形状较大的原料,一般要进行改刀,如畜类原料须切成250-1000g左右的块状,禽原料需剁下爪、翅。
2、对血污、腥膻味较重的原料,需通过腌渍、刮洗浸泡、焯水等方法治净。
3、制作酱、卤菜时,以长颈砂罐或砂锅为佳,酱菜要改稠汤汁,翻炒时再改用铁锅,为了防止出现焦煳,应阻止原料和锅底接触,在锅底放上一只圆盘或自制的底垫。
4、投入原料后,用大火烧沸,撇去浮沫后,用一只圆盘将原料压住,不让原料冒露在汤汁之上,然后盖紧锅盖,尽量不要漏气,改中小火焖煮,保持汤汁微沸,中途尽量不要揭盖,如火力难以调小,则应酌情多放些清水。
5、同一种原料,往往由于产地、季节、部位、质地老嫩的不同,原料加热至成熟的时间也有所不同,故在烹制过程中,应引起注意,如多种原料一锅制作时,应先将质地老、难成熟的原料先下锅,根据具体情况,再分别放入其他原料,尽量使各种原料一起成熟。
6、如使用高压锅,必须将焖煮的时间缩短4-5倍以下,离火后不可立即拿掉气阀盖,制品仍需在汤汁中浸一段时间,一般使用高压锅烹制的制品风味略次。
7、应注意保持原料的特色,如制作盐水黄豆生仁时,就必须焖煮至酥烂;而猪肚则不宜过烂,应保持一定的韧性;鸡肉应保持皮脆肉嫩,如时间过长,鸡皮易破烂,肉发柴,少鲜味。
8、酱、卤制品一般多冷食,故要注意卫生,防止细菌污染,制品出锅后,要防止苍蝇、蚊虫等叮咬,接触制品的手和器具必须干净。
9、香料在装入袋中之前,应用温水冲洗,尤其是白卤的制品,更应注意,否则会影响制品的色泽,使汤汁带灰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