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商务中心_食品伙伴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中心 » 技术交流 » 正文

乳制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04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16
核心提示:乳制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是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介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并重点介绍其在乳制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乳制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是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介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并重点介绍其在乳制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乳制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

1、仪器分析法

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及行业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残留量分析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提出了更苛刻的标准,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从痕量分析领域进入到超痕量分析领域,不同种类的高精尖仪器设备联用技术逐渐成熟,如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以及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串联多级质谱技术等。联用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农药残留检测的分析能力,包括检测的灵敏度、检测限、线性范围、基质效应及选择性等。

2、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是一种快速检测技术,该方法的原理是基于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分别对特定的酶具有抑制作用来测定其含量,主要有比色法、试纸法(速测卡、速测仪)及酶传感器法。酶抑制法主要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及高通量样品的筛查,其测试结果的灵敏度、精密度及准确性不及仪器分析法,而酶的使用是该法检测灵敏度的关键因素,因此该法的广泛应用首先需解决的问题就是酶的分离纯化。酶抑制法因其反应速率快、使用便捷且结果稳定而受到关注,但国内酶的分离纯化技术无法实现大批量制备,使得该法的应用推广受到限制。

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是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和反应的分析方法,抗体或抗原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进行测定,该法中必须有固相的抗原或抗体、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酶作用底物(显色剂)共3 种必备试剂。ELISA法中各项实验条件的选择很重要,如固相载体的选择,需保证显色反应的均一性;包被抗体或抗原的选择,将抗体或抗原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时,其纯度必须很高,以保证吸附效果;酶标记抗体工作浓度、酶底物及供氢体的选择,以上各项条件满足要求,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ELISA法具有特异性强、快速、灵敏等优点,但因抗体制备的难度较大,费用较高,易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等现象,故多应用于单种农药的初筛。

4、活体生物测定法

活体生物测定法是一种小众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动植物(主要有发光细菌、敏感性家蝇和大型水蚤)来测定样品基质中农药残留量,如发光细菌与残留农药作用后可影响细菌的发光强度,通过发光强度减弱的程度来对农药残留进行定量分析。目前发光细菌已用于有机磷农药的检测,但由于农药浓度与细菌体内荧光素发光强度的线性关系不准确,故只能用于半定量测定;敏感性家蝇可用于有毒物的测定;大型水蚤可用于食品中增效剂、添加剂及痕量农药残留的检测。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有科学家用敏感性家蝇法和大型水蚤法进行蔬菜中的农残检测,但这2种方法局限性均较大,只能用于少数农药的检测,准确性较低。

5、生物传感器测定法

生物传感器法是利用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抗原、抗体等)作为介质,当生物敏感层与待测物发生特异性反应时,会产生生物化学信息,这些信息通过转换成检测信号后,便可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主要包括酶生物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压电生物传感器等。生物传感器用于农药残留分析的技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国内发展仍存在方法稳定性、精确度和灵敏度差、生物易变性等问题,导致其很难批量生产,运用到工业中。 
 

小编推荐:欢迎关注“食品商务中心”,汇聚食品行业资讯、热点动态,抢先查看!

 
[ 技术中心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中心
点击排行
收缩

在线咨询

咨询电话0535-2154193

咨询手机1585357321918906388237 (微信同号)

在线客服咨询

 
站内信(0)     新对话(0)